两岸妈祖宫庙“云”祈年:冀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中新社福建宁德1月23日电 (记者 叶茂)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山天后行宫携手台湾嘉义新港奉天宫、新北板桥慈惠宫,举办癸卯年新春祈年大典活动,两岸妈祖信众“云端”同祝福、共祈年。
活动现场,迎春祈年大典按照“祭天”“纳福”“祭典”传统习俗进行,其中妈祖祭典按照迎神、读祈告文、行三献礼、送神等传统礼仪依序展开,信众统一着装,身披绶带,虔诚祈福。
嘉义新港奉天宫董事长何达煌在连线中说,妈祖是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海上和平女神”,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心灵纽带。“两岸同根同源,因为有妈祖,我们越走越亲。”
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传播地,霞浦松山天后行宫是大陆现存历史悠久、规格较高的祭祀海神庙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考证,这是继湄洲妈祖祖庙之后的第一个妈祖行宫,故有“妈祖行宫之尊”的美誉,是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德市对台交流基地。
近年来,霞浦松山天后行宫开展了30多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先后与百余家台湾妈祖宫庙和机构建立常年联系,对台交流活跃。
“妈祖文化在密切两岸民众感情、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霞浦县松山天后行宫董事会秘书长陈杰表示,希望通过妈祖文化,两岸民间交往愈发热络,两岸交流之路越走越宽。(完)
新冠感染高峰后,基层诊疗如何补短板?******
新闻1+1丨新冠感染高峰后 基层诊疗如何补短板?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过,但相关诊疗,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提升救治能力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如何提升基层诊疗和服务能力? 今晚《新闻1+1》邀请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吴浩,共同关注:感染高峰后,基层诊疗如何补短板?
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如何实现早转诊?
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 吴浩:首先我们要实现早发现,用好配置的一些设备。其次,练好自己的本领,就是能够早识别一些有重症倾向的患者,能够早期给予干预和治疗,减少重症。第三,我们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里面特别强调的一些指标是早期预警,能够迅速的和畅通地把他转诊上去。第四,要根据医联体和包片原则进行一个绿色通道,甚至在有些地方可能流行或者说流行比较大的情况下,关口要进一步前移,要选派一些有经验的上级医院的医生,直接派驻到乡镇去驻点,确保重症病人能够转得出去转得快。
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重点是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 吴浩:在培训过程中,很多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在问的问题是抗生素如何使用、小分子药物如何使用、激素药物如何使用、恢复期的怎么去处置、如何去识别和分析危重症,这是最主要的需求。同时基于这些需求,我们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的培训中安排了答和问,这里的专家都是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临床救治过病人的专家去回答和问询,去解决我们基层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春节期间农村重新热闹起来,有哪些防疫提醒?
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 吴浩:①如果还没有阳的人要回到农村之前,我觉得他需要自己做抗原或者是核酸检测,确保不把感染的风险带回家。②要加强自己在旅途中的防护。③刚刚阳康的一些民众回到农村走亲访友,要注意好自己的生活节律,尽量让自己恢复得更好一点。(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