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智驾之城新年第一跑”活动举办******
为深化“双中心”建设,打造“智驾之城”品牌,2023年1月1日上午,苏州市相城区举办“智驾之城新年第一跑”活动,畅想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的“速度”与“激情”, 迈出逐梦南天成、起跑再出发的铿锵步伐,以奔跑奋进的姿态开启自动驾驶新年新篇章。
智能车联网产业是相城重点打造的三大产业创新集群之一。从2017年开始,相城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以苏州高铁新城为核心,围绕“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灵活的网”构建全产业链生态,聚力打造“智驾之城”。当前,作为相城区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的核心区域,苏州高铁新城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百家,汇集产业人才超4000人,一批领跑企业在这里快速成长、从技术研发走向量产。
活动上,来自Momenta、挚途科技、智加科技、轻舟智航等多家头部企业的Robobus、Robotaxi、无人重卡、无人清扫车等多种车型齐聚,车辆数量突破了130台。
除了车型、车企阵容“豪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车路线涉及苏州高铁新城、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元和路线全程4.2公里,黄桥路线全程4公里,相城区三板块梦幻联动、同步进行,而活动发车的起始点,设置在苏州高铁新城的“智驾大道”南天成路,全程共计20分钟。
吹响开启“双中心”建设的“集合号”,打响铺展“智驾大道”的“发令枪”,奔涌向前的智能驾驶车辆,既行驶在南天成路“智驾大道”上,也行驶在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坦途大道上。新的一年,相城也将以“双中心”打造为抓手,持续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推进江苏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
车联网产业是相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赛道,也是相城正在打造的三大标杆产业创新集群之一。目前,相城已聚集相关企业超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招引和培育了Momenta、智加科技、挚途科技等创新型企业,产业链涵盖30余个细分领域,2022年相关销售规模近200亿元,实现6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2022年11月3日的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暨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相城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开放相城区全域489平方公里、道路里程1906公里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区域。开放苏州高铁新城28.9平方公里、道路里程162公里,作为有条件开展“主驾无人”的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
作为相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区,苏州高铁新城打造的“智驾大道”——南天成路,既是苏州高铁新城的主干路,也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当前,近20个产业楼宇载体依次分布,超百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集聚于此,场景上新、量产应用、合作示范,在这段近4公里的南天成路上,每天都上演着智能驾驶的“速度与激情”。(苏轩)
聚焦绿色数字新经济 两岸企业家共拓产业合作“新蓝海”******
(台海观澜)聚焦绿色数字新经济 两岸企业家共拓产业合作“新蓝海”
中新社厦门12月21日电 (记者 闫旭)“数字科技应用无所不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台企在大陆内需市场大有可为。”参加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的台湾大学科技政策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长詹文男如是说。
在20日于厦门举行的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开拓大陆内需市场、共拓数字经济“新蓝海”、探索两岸产业融合新模式等议题,成为两岸工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詹文男认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契机;数字科技应用渗透到城市治理、公共交通、医疗、智能制造、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台企可积极布局云计算、物联网、元宇宙、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等产业。
是次年会以“建构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绿色数字新经济”为主题,推动两岸企业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经济、低碳产业等领域的合资合作。多位两岸企业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经济融合密不可分,广大台商应更积极主动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拥抱内需市场,分享发展红利。
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扎根厦门30年的台资企业,一直探索数字化转型。“搞好数字化研发、生产和管理,这是一条光明大道。”该公司董事长韩莹焕称,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升级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说,提升数字科技可有效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低碳化可大幅释放数字技术的发展潜能,加速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创新和转型进程。两岸应携手合作,共同挖掘这两个极具长期发展潜力的新产业商机。
台湾中原大学国际贸易与经营学系荣誉教授、工商协进会顾问林圣忠表示,大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走在世界前列,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两岸互补性强,可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
林圣忠建议,两岸产业界更多聚焦绿色减碳、生物科技等行业领域,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两岸产业合作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着力提升两岸产业融合的层次。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亦建议,两岸企业家携手掘金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共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推动两岸绿色低碳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不少与会台商认为,在2050年前将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净零转型,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成本,这既是挑战也充满机遇;未来,两岸企业可以携手合作向绿色低碳、数字赋能转型升级,寻觅新的商机。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陆明确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表示,希望双方产业小组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节能减碳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从单个企业、单个项目、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争取获得务实成果。(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